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91 题号:14631590
明嘉靖年间,浙江巡抚朱纨在闽、浙强化海禁,捕杀“通倭”的豪商富贾多人。结果朱纨被闽浙官员攻击其“擅杀良民”。朱纨上奏说:“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濒海之盗犹易,去中国衣冠之盗难。”最后其被革职按问,愤而自杀。这说明当时
A.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B.朝廷鼓励私人海外贸易
C.出现开放海禁的呼声D.江南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康乾后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粵海关一口贸易,并对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进行严格限制。这种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2022-01-19更新 | 10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海禁”是明清两代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下列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禁绝中外贸易B.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国人来华进行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2020-09-06更新 | 1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的弊端B.外贸无利可图
C.倭寇日益猖獗D.“海禁”政策的恶果
2017-09-04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