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准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2020-06-19更新 | 417次组卷 | 77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验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4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5 . 《汉书·食货志》记载:“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反映了我国当时面临着什么社会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2-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了井田制。下列现象对这种土地制度的变化起了推动作用的有
①奴隶主大量开垦荒地
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③战国时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④兼并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2018-02-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1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2-11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题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