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改革。首先,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然后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实现了赋役合并的目标,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被废除。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政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摘编自杨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二   尽管历代的赋税思想大都倾向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其常见规律有三:一是王朝中期暴征律,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官员层层加码律。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曾沉痛地叙述到,百姓“破家子”的最终根源,其实就是各级官吏的统治威势,这种威势必然导致官吏们层层加派的恶税制度。三是非法转正律。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危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