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宋以后,国家的赋役制度开始明显变化,趋势是以人丁为主转为以田亩为主,将各种劳役也转向田亩,与田赋一并征收。推动这一变迁的重要经济背景是
A.租佃制的发展B.土地兼并的加剧
C.人地矛盾突出D.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
2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练习历史试题
3 .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最早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4 .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今)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辱吏之俦,赢十百金,即奠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8-03-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名门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特权大为削弱。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

—据《农业经济史研究》整理

材料二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动,劳动力也随之流动。无地、少地农民在找不到雇主时,就会成为流民或半流民。在唐代以前,豪强们控制土地。失掉土地的农民很快就会沦落到豪强手中成为农奴,而成不了流民。中国的佃耕制由宋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了一千余年之久,流民始终是存在的社会问题。

—据《庄园制与佃耕制不同时期土地改革问题的差异》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佃耕制形成的条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流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