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仁宗曾经下诏,自今后佃户若要迁徙,不需要地主同意并出具凭证,只需双方于“每田收毕者,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如若地主无理阻拦,佃户可请州县政府评理。据此可知,当时
A.劳动力商品化的趋势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地主盘剥佃农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政府致力于抑制土地兼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园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圈地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1-04-2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时,将完全没有土地的人户全部编入户籍,称为客户。客户与主人结成契约关系,期满后,可以离开主人。仁宗时,允许淮、汉以南的佃客在地主“非理拦占”时,赴县衙控告。由此可知,宋朝
A.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B.佃客在政治上取得与地主平等地位
C.隐匿人口的现象得到根除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呈现松弛的趋势
4 . 宋以后,国家的赋役制度开始明显变化,趋势是以人丁为主转为以田亩为主,将各种劳役也转向田亩,与田赋一并征收。推动这一变迁的重要经济背景是
A.租佃制的发展B.土地兼并的加剧
C.人地矛盾突出D.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C.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2019-04-11更新 | 32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量有限,如近歌官庄只有132处。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886个,占有土地3356965亩,仅敬辅一带就有官庄373处,有地758739亩。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这表明,晚清
A.租佃关系衰落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社会转型艰难
D.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
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
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2019-03-08更新 | 44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特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细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宋代政府将佃农专门注籍为客户,既在原则上保证其国家“编户齐民”的地位,又将其与有“常产”的主户区别对待。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土地兼并的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
A.草市迅速发展B.租佃关系兴盛C.小农经济瓦解D.自耕小农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