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377次组卷 | 87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然而,西周中后期五祀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中却有了贵族间进行土地买卖、转让的记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动摇
C.地权出现下移趋势D.王室对土地失控
4 . 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它的特点是(   
A.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
B.井田属于诸侯所有
C.井田属于奴隶和平民所有
D.井田属于卿大夫所有
5 .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C.存在土地买卖现象D.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2020-05-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诗经》中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孟子》中有“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等记载。据此,对井田制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B.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C.孟子主张恢复商周井田制D.“私田”是井田的组成部分
7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亩,同养公田。”材料反映的土地制度实质上是
A.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农民土地所有制D.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8 . 据学者考证,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卫岙、卫鼎)铭文中分别记载了周共王时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和与矩伯进行土地交易并通过在场的执政官界定土地四至的史实。这反映当时
A.贵族成为土地交易主体B.土地私有观念深入民间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
9 . 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由此可知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王室地位下降
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D.诸侯争霸激烈
10 . 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
A.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
C.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