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新航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统计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如下表),由此表可知(     
项目经好望角经地中海
胡椒100万~200万磅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万~65万磅70万~100万磅
A.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D.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2023-03-01更新 | 928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统计,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大约进口350万英镑价值的香料,但是在1502—1505年的4年中,这一数据下降到每年100万英镑左右。这一现象反映出
A.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
B.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
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A.m为500,n为500B.m为700,n为300
C.m为600,n为400D.m为800,n为200
2019-01-30更新 | 43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7世纪威尼斯的羊绒年产量从29000卷下降到了2000卷:在佛罗伦萨,17世纪前50年间,羊绒的产量也从20000卷减少到5000卷;在热那亚港,货物成交量由每年900万吨减少到300万吨,而且,因为城市里丝绸业遭受重创,整个意大利的海运业都面临类似的情况。以上意大利相关经济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B.航运业遭受重创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价格革命的影响
2019-07-11更新 | 351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 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 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6 .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2017-10-27更新 | 37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8 .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