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现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已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体化的趋势
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
C.认为西欧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
D.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建立
2021-07-31更新 | 477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反映了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在不同时期的物价变化情况。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16世纪初的物价指数16世纪末的物价指数
英国12.6
法国12.2
西班牙14.2
荷兰13
A.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B.贵重金属的大量流入
C.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D.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2022-04-21更新 | 1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16世纪前的葡萄牙,原产印度的胡椒售价昂贵,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种变化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022-01-21更新 | 3252次组卷 | 37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瀚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住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史上,这里不但成为西班牙帝国的银矿开采基地,而且还是欧洲人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许多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尤其是棉花,被移植到这里的种植园中进行生产。上述变化导致“这里”
A.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原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C.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繁荣D.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