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结果
A.新航路开辟B.英国早期殖民C.北美独立战争D.黑奴贸易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玉米的首次确切记载是在1555年,出自河南;最初应该在中国其他地区引种。在那之前,玉米可能是以适合各种谷物的通用名而被断断续续地引用。玉米肯定是经海路而来,同时也可能取陆路从云南入境。在前哥伦布时代,玉米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知,但欧洲人一到远东,无疑就被引进了;葡萄牙人发现,玉米在热带条件下比其他任何农作物都长得更好,所以他们到处种植,而且经常当其刚刚首航到某地区时就这样做。由于产量高,甚至在丘陵和贫瘠土壤中也易于生长,玉米迅速地传播开来。

——摘引自【美】尤金N安德森《中国食物》

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三条主要途径并简述玉米传入中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关于当时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6-07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3 . 研究性试题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为了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探究内容。
探究一 从《共产党宣言》的叙述中概括归纳有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探究二 为了进一步探究,搜集到下面史料,请说出该史料的类型和史料价值。

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记载: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埃及的国王曾从事香料贸易﹐他们购买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亚洲人的香料和东方的药品,并把它们卖给西徐亚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希腊人,摩尔人和其他欧洲人。”上述记载最早出现于
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擢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多,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创松,一遇淫霖,土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中国汉代至宋代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朝贡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明清时期美洲作物传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房龙地理》记载:“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②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
③冲击了西欧神学理论
④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 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耕作技术进步
B.新航路开辟
C.工厂制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