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2018-06-09更新 | 12780次组卷 | 12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092次组卷 | 8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贸易,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列强向美洲与非洲大量倾销商品
C.给殖民地造成破坏和灾难
D.非洲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2018-05-10更新 | 250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许多人都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是
A.欧洲非洲B.欧洲亚洲C.亚洲美洲D.非洲美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A.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C.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D.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2018-05-02更新 | 352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6 .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工业城市涌现B.新兴国家独立C.民族区域增多D.早期殖民扩张
2018-05-01更新 | 365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2018-04-04更新 | 278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D.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前期,国家实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商人沦为非法的私商。隆庆元年(1567年)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以后,中国才正式形成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商人。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要掌握在闽广商人手里”。史载,广东“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近而广之十郡,远而东西二洋,无不有也”。……以伦敦公会大商人为主的英国特许贸易商人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年他们控制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到16世纪中叶甚至达到90。但是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学徒法案》(153年颁布)的实施,来自绅士、骑士、贵族以及农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了英国海外贸易。

——摘编自张乃和《15—17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

材料二   1903年3月,上海绅商集会反对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即曾公开表示“我辈同为国民,休戚与共”,应“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不仅如此,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追文明进步,出产丰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5—17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商人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0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