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应于工业革命,则是新的资金筹集与利润分摊的机制出现。银行存储与投资、合资股份公司与证券市场(股市)、大宗运输与仓储、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等,凡此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明清时代中国一样,也有巨商大贾,也有货币汇兑与储存借贷,也有大宗货运,但都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调度与市场机制以吸收民众的储蓄余财。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这一经济形态冲击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已不能离开“市场”,不仅生活资源来自市场,流向市场,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与聪明才智也都体现在市场上。“市场化”成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正在经历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美相对衰落,中国等非西方世界国家兴起,世界格局因此出现革命性变化。虽然严格说来,言“五百年”之大变局,或许有点夸张。略加考察即可发现,欧美之强,以其初步完成工业化为开端,至今已有两百多年。故五百年来之世界史,可以工业化为限,粗划为两阶段,其间中、西之势有较大变化。西方今日已至其两百年强弩之末,新世界秩序已在构建之中,而中国则是主要塑造者。

——摘编自姚中秋《从中国视野看五百年世界大变局》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史相关知识,以“工业化与世界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展开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需有自己的结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仍然生活、行事和存在于工业体制与代议制的国家当中。这两种因袭而来的制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反映在对我们想象力的控制上……工业体制在劳动分工方面有着人文的一面,但在把西方现代科学思想应用到与人类生活相关的自然环境时,又具有非人文的一面。它的运作方式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能力,通过一些人之间机械式的合作,将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转化成商品。

——摘编自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就“工业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可以摘取、概括或修正材料观点,也可以另提见解;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或局部)通用语言演变

中世纪汉语、阿拉伯语成为局部世界的通用语。拉丁语在西欧具有绝对优势。
近代早期拉丁语在欧洲遭到地方语言挑战。法语流行于欧洲上流社会。
18世纪初以后法语成为第一种全世界通用语,至巴黎和会仍是国际外交首要语言。
一战后英语与法语并列为世界通用语言。
二战后英语成为唯一的世界通用语,并保持、发展、提高这一地位。俄语一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外语,在第三世界也有广泛影响。
21世纪新的英语变体不断出现,新词汇急剧增加。汉语热正在形成,汉语将是唯一可能与英语争雄的语言。

——摘编自张箭、李兵《近现代全世界通用语刍议》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7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08-12更新 | 5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他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

同年,在海军部的帮助下,英国商人诺克斯·达西从波斯国王那里获得了为期60年的在波斯帝国全境勘探、获得、开采、开发、运输和销售天然气、石油、沥青和石蜡等产品的特属专有权利。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可以与哥伦布在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

——摘编自《丝绸之路——部全新的世界史》


解读材料,从“能源与国家的发展”或“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角度,提炼一个与“能源”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