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世界市场:联合、竞争及毫无保障”


材料二   如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工人采集茶叶以出口


图中印度工人在采集茶叶以出口,尽管工钱很少,但他们也由此参与到全球贸易体系中,这一贸易体系改变着世界几乎每个地方的农业和日常生活。

材料三   由于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厂商在没有中央计划的情况下互相调剂需求,它极不稳定,地区与地区竞争。美国中西部谷物一次跌价,除了使少数投机分子破产外,还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当生意萧条时,或者当由于有了节省劳动力的新发明而活计消失时,劳动者就会面临失业。这个体系历经周期性的繁荣与萧条,后者最著名的就是从1873年左右到大约1893年的“长期萧条”。政府制定保护性关税抵制来自别国的竞争。这一切表明19世纪无节制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80年代之后逐渐地衰落下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海外投资,法国人是三分之一左右,德国人则是全部。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在材料一的图中用箭头标出19世纪末欧洲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建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2-04-15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