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人们将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商朝时伊尹曾告诫太甲:只有保持节俭的美德,国家才会兴旺发达。儒家认为俭德可以避难,节俭者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是具有仁爱精神的表现。当时崇尚“收缩式”“被动式”的节俭。在当代社会,节俭观的核心不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式的生活,而是在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倡适度的消费。新型节俭观不再单单关注生活领域,而是把节俭的范围延伸至生产领域。

——摘编自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从事生产性劳动的劳动者越多,劳动产品就越多,如果节俭的人将自己的部分收入节省下来作为资本供养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就能增加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就是节俭。当然,节俭所积蓄的财物都是由勤劳得来的,但是若只有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藏,资本绝不能扩大。政府必须反对奢侈浪费,才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政府在反对奢侈浪费上,绝不能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亚当·斯密的观点代表了近代西方节俭观的主流。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节俭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当·斯密节俭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节俭观的认识。
2 . 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3)有史学家认为英国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与其能源分布密切相关。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4)请运用材料中的信息概述深圳的发展。从深圳的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19-04-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