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1351年英国贵族影响国会通过“劳动法规”,把工资冻结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然而于事无补,因为劳动力价格仍然在上涨。领主又企图把剩下的农奴束缚在土地上,但在高工资的吸引下,农奴纷纷逃跑。这反映出英国农村
A.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B.黑死病导致劳动力不足
C.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
D.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普遍化
2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据此可知
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
B.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C.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
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
2018-08-29更新 | 54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8年9月17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
3 .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
A.技术支持
B.市场支持
C.劳动力支持
D.资本支持
4 . 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因素主要是:
A.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
B.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突破
C.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2018-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三)
5 . 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产生的前提条件原因是:
A.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B.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C.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提高D.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6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8-06-09更新 | 13467次组卷 | 181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8史学常识方法理论
7 . 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类别未圈地地区圈地地区
小麦大麦燕麦小麦大麦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18.525.933.322.831.8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8 . 1624年《垄断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后来,晚年的瓦特非常富庶,他的主要财富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材料主要表明
A.《垄断法》问世奠定了工业革命基础
B.专利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向世界拓展
C.专利制度诱导瓦特逐步改良了蒸汽机
D.技术创新得到制度保障方能放大效益
2018-05-13更新 | 252次组卷 | 9卷引用:《2018-2019学年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 必修三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B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对土地的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到1666年,全国约圈地167000顷,总数达227000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到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到18世纪进入到议会圈地阶段,随着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农民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存和生活,被迫四处流浪。

——摘编自《英国圈地运动和清初圈地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

10 . 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