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自律的个人自由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在其中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让每一个人按他自己的方式来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这一观点(       
A.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诉求B.佐证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C.得到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认同D.主导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3 . 17世纪中期英国农场平均面积145英亩,农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增长近1倍,农业生产约占国民收入的4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0%。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源于工业革命推动B.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农业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发展D.农业的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6世纪左右,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给奥斯曼苏丹的礼品中有大量定制钟表,利玛窦在北京也利用地球仪等吸引士大夫的注意。这反映出(     
A.欧洲手工业生产已领先世界B.工业革命推动精密机械制造
C.技术促使欧洲占据发展先机D.欧洲利用航路进行商品倾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的博塞尼原是一处比较繁华的城镇,后来变成只有三家农舍的小村子,但是这里的居民却有权选出两名议员到下院去,议员们正是靠这种方式维持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议会对选民也有很大限制,城市选民只限于大商人之间,要求年收入在300英镑以上。这一状况得以改变主要得益于(       
A.加紧推行圈地运动B.大规模发行国债
C.工业革命和议会改革D.加快海外殖民步伐
2022-09-08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的这几十年,如同一把剪刀,将人类历史分为两半:一半是传统的缓慢的,一半是迅速的现代的。”构成这把“剪刀”的两个最重大事件应该是
A.北美独立和法国大革命B.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拉美独立和科技革命D.北美独立和工业革命
2022-05-31更新 | 1516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艺术来源于生活,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于1719年出版,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下列选项给出的情节,小说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打算从利物浦出发去非洲贩卖黑奴
B.航海来到巴西宣布“圈地”开办种植园
C.荒岛期间仍惜时如金,严格计算和安排生活物资
D.在英国某纺织工场看到用飞梭在辅助纺纱
2022-03-16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训练试题6
8 . “在英国,当十五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付他们以工资,叫他们分别工作,制成成品,然后收集拢来,销售于国内外各地。”依据材料可知
A.英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B.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手工生产开始过渡到机器生产D.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2021-11-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类别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

棉纺织业
1733凯伊英国飞梭
1765哈格里夫斯英国手摇纺纱机
1769阿克莱特英国水力纺纱机
1779克隆普顿英国骡机
1785卡特莱特英国水力织布机
1793伊莱·惠特尼英国轧棉机

动力
1690巴本法国活塞
1696塞维利英国蒸汽抽水机
1705纽可门英国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1769瓦特英国单动式蒸汽机
1782瓦特英国联动式蒸汽机
交通运输
1807富尔顿美国汽船
1814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下,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政权,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和海外市场。18世纪80年代,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北美洲、非洲和亚洲,英国凭借强大海军的保护,几乎独占了世界贸易。它从海外贸易尤其是黑奴贸易中,获得了惊人的利润。海外殖民的扩张,推动了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了满足海内外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工场主不断改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而圈地运动的扩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1709年到1720年期间,国会通过了3400多个有关圈地的法案,在这些法案保护下,全国共有600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圈地运动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游民,有的被迫在农场做日工,大部分则背井离颠沛流离,走投无路,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为资本家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发达的国内市场,独占的人才优势,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18世纪时,英国不仅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而且拥有欧洲最成熟的国内市场。同时,英国煤、铁资源丰富,ヌ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漫长,岛上的各个地区距海都很近,且国内有许多适于航行的河流,各地的工业原料和产品可以经过水道运往其他地区。从17世纪中叶起,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的中心之一。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关于力学三定律的发现和波义耳在化学上的成就。自然科学的伟大成果为机器发明提供了理论根据,成为工业革命坚实的科学基础

——摘编自王玮、李宏图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2021-09-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江南农村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棉纺织业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且出现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化的趋向。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杭州、嘉兴.湖州七府一州,人均田地不足1.5亩,即使江南耕地全种粮食,也不够满足本地区口粮所需。小农家庭单靠土地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必须寻求农业以外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农闲季节时家庭中总有一些劳动力闲置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小农家庭自然而然的日益重视手工业生产。随着江南无地、少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对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清代鸦片战争前,江南地区棉纺织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因素,它的发展促使自然经济瓦解,但并未改变封建制度的剥削与束缚。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英国棉纺织业开始于17世纪,但是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民族工业-------毛纺织业占据着主要地位,在与传统行业的竞争中,棉纺织业才有了初步发展。1760年是一个见证工业连续变化和发展的约定俗成的年份,改变棉纺织业面貌的第一台成功的纺纱机在随后的10年间问世了。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揭开了英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幕-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英国还击败了欧洲大陆上的竞争者法国,从而为英国棉纺织业的;早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英国棉纺织业以印度、美国等为原料来源地,以本国先进技术、生产组织形式为依托,将加工的棉纺织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作为一个不生产棉花的国家,英国却成为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故乡”。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江南棉纺织业和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似因素,并说明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江南棉纺织业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性质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