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䜣为代表的朝廷势力和地方实力派的汉族士绅都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采取了现实的“承认主义”,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朝的传统政治结构存在着对社会变革的容纳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启动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缓慢,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很难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路:清朝取消“策问”考试,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长、精神的独立。“中国吃大亏的重要原因是固有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它也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已经固化为社会制度的三纲六纪,外来文化只能融化在这个大框架下,成为添绿加彩的枝叶”。

     ——摘编自余海翔《浅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通过“拿来主义”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有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呼之欲出。美国是在不断探寻合群生活的道路上成长起来的,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接受一般事实的平实态度。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当人不可能被专业化时,机器的专业化就成为时代所需,这就是惠特尼“通用制”通过“拿来主义”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法律的调节,新的法律体制取材于英国的传统法律,并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之与新社会相适应。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

       ——摘编自王莹《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承认主义”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的“承认主义”相比,指出美国“拿来主义”所具备的优势,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3-01-03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