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受东方奢侈品启发,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革新,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再创新的技术开发路,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或者说“新消费品”,从而为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打开宽敞的大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奢侈品的畅销直接导致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是亚洲技术传入的结果
C.技术突破的需求催生了工业革命
D.工业的技术革新完全由市场主导
2 . 17世纪中期英国农场平均面积145英亩,农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增长近1倍,农业生产约占国民收入的4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0%。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源于工业革命推动B.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农业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发展D.农业的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
3 . 17世纪末开始,英国贵族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传统风尚中,以一种追求和进取的形象激发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创造力,全社会处在一种“向上”的追求中。这种风尚(     
A.导致了贵族的奢侈腐化B.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C.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体制D.推动了近代的技术革命
2023-02-11更新 | 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复习培优卷】-【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4 . 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制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
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2023-02-08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复习培优卷】-【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6 .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用各种措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人为地限制劳动力转移。到了工业革命前,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的是(     
A.圈地运动B.殖民战争C.垄断组织D.黑奴贸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著名经济社会史学家戴尔教授认为中世纪晚期向近代转型时期英国消费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的产生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根植于中世纪,在中世纪晚期已出现近代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因此他根据18世纪英国经济行为活动得出近代消费社会的四个特征:第一,18世纪早期或1700年前的几十年里,人们收入增加,如伦敦商人和工匠。第二,社会流动进入新的阶段,慢慢的消融了旧的等级制度。第三,商人和制造商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奢侈品来刺激需求,如纺织品和陈设品,进口更多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茶、咖啡、巧克力等商品。第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的出现,革新与迅速变化促使新的消费主义形成。

——摘编自曹瑞臣《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人阶层消费状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欧美
1750—
1850年
“康乾盛世”下农耕文明到达顶峰;手工工场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依然零星稀疏。清朝的“闭关锁国”态势,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中国卷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民族危机加剧。珍妮机问世,揭开工业革命序幕;阿克莱特设立水力纺纱厂标志机器大工厂制度诞生。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厂”,加紧对外扩张;工业革命成果开始在欧美各国推广。
1850—
1900年
洋务运动开始,先后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出现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电器和内燃机的问世和使用,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德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中心。垄断组织现,推动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
1901—
20世纪40年代
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推行“法币改革”、“国民经济建设动”,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发展。抗战中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摧残破坏,解放战争中陷入困境。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提出。二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以经济近代化的视角,并结合近代中外历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观点,予以说明。(说明:可以选取中国、欧美或者中外相关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 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9 . 19世纪30年代之前英国大多数工厂的资本并不雄厚,但瓦特蒸汽机的引进却需要很大一笔资本投入。因此,很多工厂主选择放弃引进瓦特蒸汽机。这反映出当时
A.守旧落后思想占据统治地位B.人们对使用蒸汽机态度冷淡
C.蒸汽机的生产效率有待提高D.资本的不足阻碍蒸汽机推广
10 . 1631-1639年在英国37个郡中,被捕的流浪汉有2.6万人。1594年伦敦市长约翰·斯宾塞估计,伦敦就有1.2万名流浪汉。这主要是由于英国
A.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过渡B.工业需要大量自有劳动力
C.海外殖民争夺日趋激烈D.资产阶级与王权矛盾激化
2022-06-27更新 | 100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5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