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唱道:“我们聚集金银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首先对付梳毛工,工钱要减掉……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梳工、纺工、漂工排成行,为了极少工资把活扛。”歌词反映了
A.资本家通过剥削剩余价值发财致富B.英国革命胜利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英国呢绒制造业实现了机器化生产D.殖民霸主地位确立拓展了海外市场
2 . “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

材料一   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世纪,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引起了毛纺织业者的不满和骚乱。英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此后,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二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的条件。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2020-10-05更新 | 3188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