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6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有(     
①手工工场的发展   ②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③圈地运动的开展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海外市场   ⑤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 . 如图是1765年由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它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变化称为(     

   

A.工业革命B.圈地运动C.启蒙运动D.宪章运动
4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在自律的个人自由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在其中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让每一个人按他自己的方式来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这一观点(       
A.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诉求B.佐证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C.得到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认同D.主导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世纪晚期英国食品价格低廉,乡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有鉴于此,中世纪晚期英国率先告别糊口经济和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纺织品、住房等其他消费甚至投资。这一变化的出现(       
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广泛影响B.为英国的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C.进一步加大东西方贸易逆差D.得益于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是诞生于工业化进程中且至今依然处于主流的生产组织形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近代工厂制的发源地。从渊源上看,原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即作坊制、家庭制、手工工场制生产为近代工厂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18世纪中叶后,技术变革带来的水力机、蒸汽机的发明,最终促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工厂制破土而出,这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终于在英国问世了。工厂制首先出现于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纺织行业,从18世纪末期起逐步向其他行业扩散。与传统手工生产相比,近代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逐步展露出一些新的因素,如资本与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的加强,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等,这充分表明工厂制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已经实现了质的突破。

——摘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早期强盗式的殖民掠夺,逐渐转变为经济剥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列强)采取较为平和的贸易方法,以廉价商品为武器,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在破坏这些国家原有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以后,逐渐把这些国家改造成依赖于国际分工的单一经济。……一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转变为一种或者两种农产品的专业生产地。它们把产品出口到世界市场,也把自身完全寄托在世界市场难以预料的变化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几乎所有的出口和进口都依赖于宗主国。殖民地经济可以很繁荣,但是它们的繁荣只是宗主国工业经济的补充,而且由于宗主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旦宗主国与殖民地开展深入贸易,殖民地的工业化进程将被迫延迟。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形成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的认识。
2023-05-1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8世纪中叶,伦敦居民已占英国人口的15%,伦敦居民对食物和燃料永难满足的需求改变了整个英国南部和东部的农业,并且经由水路运输,引来了远自威尔士和北方最偏僻地区的稳定供货,此外还激发了纽卡斯尔的煤矿开采。这可以用来说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A.国内市场的统一B.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运输条件优越D.劳动力丰富
8 . 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受东方奢侈品启发,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革新,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再创新的技术开发路,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或者说“新消费品”,从而为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打开宽敞的大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奢侈品的畅销直接导致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是亚洲技术传入的结果
C.技术突破的需求催生了工业革命
D.工业的技术革新完全由市场主导
9 . 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从历史的发展看,以下关系最合理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学术繁荣B.基础研究促进文化发展
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D.科学研究促进工业革命
10 . 17世纪中期英国农场平均面积145英亩,农业产出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增长近1倍,农业生产约占国民收入的40%,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0%。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源于工业革命推动B.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农业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发展D.农业的发展阻碍工业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