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工厂检抽查法》《童工法》《纯净食物和药品法》《肉食检查法》《赫伯恩法》(禁止铁路公司擅自定价,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制定颁布(     
A.旨在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B.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
C.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D.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 . 新航路开辟后,蔗糖作为奢侈品传入欧洲;18世纪,蔗糖成为民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带来蛀牙、肥胖等健康问题;19世纪80年代后,甜菜糖的产量超过了蔗糖并迅速成为糖类产品的主角(甜菜糖是由化学方法制成的热量很低的甜味剂)。这反映了(     
A.人们对糖类多样化需求的增长B.拉美殖民地的蔗糖产量供不应求
C.社会需求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D.垄断组织的形成控制了蔗糖销售
2023-05-08更新 | 806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在19世纪末,在钢铁行业和多数新兴工业里,出现了许多横向整合的“新联盟体”,以降低生产成本,应对经济无规律的上下波动,提供比较稳定的物价、比较有连续性和有保障的就业。这种“新联盟体”(     
A.根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B.缓和了两大阶级的矛盾
C.有利于自由主义的传播D.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2022-06-02更新 | 697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D.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2022-05-27更新 | 900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19世纪初期开始,普鲁士开始了一场以追求“纯粹科学”为目标的大学改革运动,造就了多所世界一流大学。从1860年代开始,德国借鉴法国的经验,在柏林、慕尼黑等地相继创办了一系列高等技术学院。这些举措
A.促使高等教育完全技术化B.得益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C.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D.缓和了法德两国的矛盾
7 . 1870年后,随着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工业化,英国提出建立“保护性市场”,试图将殖民帝国建设成自给自足的巨大贸易单位,主张用关税来防止外来竞争,使宗主国富裕繁荣。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经济落后于后发工业国B.试图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C.重商主义观念重新抬头D.进行区域一体化的尝试
8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7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贸易全球化的历史形式

工业革命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当代
范围主要是欧洲、美洲以及亚洲和非洲沿海扩大至亚洲和非洲内陆以及大洋洲世界上多数国家参与社会主义阵营外的国家广泛参与各国普遍参与
强度整体较低逐渐增强急剧减弱由低到高
速度较慢逐渐加速急剧下降快速提高飞速提高
技术条件帆船轮船、火车、电报、电话运输工具的持续进步海运和空运成本下降运输成本继续下降,通信技术飞速发展
制度化贸易公司与商业组织担当重要角色;重商主义下的贸易保护普遍存在国家间的双边贸易协定;贸易保护仍然存在,但最惠国原则被普遍接受贸易保护主义急剧上升,出现区域主义在美贸总协定下从事贸易;贸易多国协议自由化的开端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性组织而行动,确保共同规则在全世界被采用,并加强了贸易自由化

就材料整体信息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19世纪50年代,英国出口产品在欧洲北美传统市场曾占40%以上,但在1870年开始下降,到1910年下降到不足30%。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改造的德、美生产的产品日益受到青睐,甚至打入英国市场。材料说明英国
A.霸主地位不复存在B.经济发展趋于缓慢
C.商业优势逐步丧失D.高福利导致高赤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