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6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D.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出现
2023-07-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从此人类进入了(     
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
3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企业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表明当时企业生产(     
A.以手工劳动为主B.缺乏资金C.重视与科技结合D.具有盲目性
4 . 恩格斯在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曾说:“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传播,并且在工业中加以利用”,不仅“生产力将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清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在此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几乎在主要欧美国家同时发生B.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各国因条件不同进程各具特色D.逐步出现技术进步的制度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科学技术和生产未紧密结合                 ②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
③煤炭、电能、石油成为新能源             ④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4-2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初,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国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国开设了由法律保障的且由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表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教育发展B.推动了思想解放
C.改善了民众生活D.提高了人口素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 内容国别

电力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德国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内燃机驱动汽车德国
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工业革命在1790年至1850年间改善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生活了吗?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悲观派”的历史学家,起草了令人生畏的诉状来攻击工业革命:包括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手工业者地位的改变,儿童的境遇等等。被称为“乐观派”的历史学家,则针对以上这些指责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口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针对材料三中两派历史学家的争论,任选一派的观点,或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8 .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国外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世界各地产品已打入欧洲市场
C.资本输出完全取代商品输出D.英国正式成为“世界工厂”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二   1816年,为了抵制英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工业,美国政府颁布了《关税法》,据此连续3年对棉纺织品征收了25%的关税,从而使本国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从19世纪20年代起,新英格兰的棉纺织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也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在它的带动下,其他产业蓬勃兴起,特别是18431870年的“北方工业起飞”,铁路修建、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到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有利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

材料二   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发展运河的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交通业发展的认识。
2023-01-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