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年21010593822
1880年3721691751658
1890年61722433l34919
1900年7602844026020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1925年,唐建章联络合川、江北士绅发起倡议,拟建北川铁路(南起嘉陵江北岸的白庙子,北止大田坎,并取江北、合川两县名中的后一字,定名北川铁路)。但终因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工程迟迟未能动工。直到1928年开始兴建,由于路线要途经一片坟地,当地地主王尔昌,就以修铁路要开山破石,破坏了他家的祖宗风水为由,坚决反对和阻止铁路的修建……最后迫使铁路改线。经过不懈努力,于1934年实现通车。

——摘编石廷荣《重庆首条铁路七十载沧桑》


材料四 据《重庆通史》记载,1930年代初,重庆几乎全部是手工工业,修筑铁路这种大规模的投入工业建设,开启了重庆工业革命的新纪元。北川铁路通车后,最高年运量达52万余吨,使煤矿得到较快发展。……据国民政府1943年统计,重庆1/3以上的能源供应靠这条铁路运输,其中兵工55%、航运纺织85%、发电60%、化工冶炼25%的用煤均来自北碚。

——摘编《北川铁路:川渝大地“第一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阻碍近代重庆铁路修建的因素。并结合材料四,谈谈北川铁路的修建有何历史意义?
2020-08-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加速发展的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子女赡养父母作为“孝”的基本内容而得到普遍认同。“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得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中国传统养老不但注重物质奉养,还要顾及精神需求。《礼记》记载:“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外,历朝统治者都对家庭养老格外关注,经常对年长者需要赡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助、减免赋役等方面的挟持。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材料二欧洲的广大农村地区从中世纪开始,流行一种老年人与年轻人签订退休协议的习俗。年迈的农夫或其妻子将农场及相关财产转让给家中的年轻人,年轻人按照与老年人签订的协议,定期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物品。中世纪贵族们在晚年将大笔财产赠与修道院而被接纳到宗教团体中来,从而保证了老年赡养。这种做法在工业化初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发扬,不仅是贵族,就连手工业者等劳动者也开始用这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老年生活了,与人们签订养老契约的机构扩展到地方政府、兄弟会、友爱社等众多机构,革命性的出现了与老年人签订养老契约的专业机构,这成为近代养老保险的前身。

德国在1889年率先推出了社会养老保险,此后,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下不断膨胀,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中最重要的福利保障制度。

——摘编自张海川《西方家庭养老的时代演进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养老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洲养老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17-06-01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