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急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但除广东的缫丝厂外,都是到19世纪80年代才有所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兴起,他们都属小厂,创业资本仅数千两,最多不过数万两,仅一家丝厂达10万两。进入19世纪90年代,设厂增多,并有轧花、棉纺织厂,资本二三十万两者已不罕见,更有达50万两者。然而比之洋务企业,仍属小型,技术设备亦多因陋就简。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共同影响。
2022-08-03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李鸿章曾阐述兴办某一近代企业的意图:“派员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来年江、浙漕粮,已备官船造成雇领张本”,事实上该企业兴办后也达到了预期,“就中国洋面运中国官粮,外人断不敢欺侮……海运费大减而运极速。”关于该企业的兴办,分析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响应了清政府“广为制造”的谕令
C.背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体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戊戌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热潮中,湖南长沙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起步,特别是1904年长沙开放为通商口岸,长沙的近代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政中,长沙学习西方工商业发展模式,大大加快了近代资本的原始积累,为长沙成就区域工商业中心地位并实现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20世纪初,长沙已经成为湖南全省的工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外贸中心,并最终确立了其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从此,长沙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近代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摘编自彭平一汤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材料二   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上,继昌隆缫丝厂算得上中国第一家民族机械缫丝企业。19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南海顺德一代生产蚕茧,但因制造方法落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生丝竞争不过洋丝。这种局面激起了陈启沅回国办厂、振兴民族丝业。中国近代机器工业便从1873年陈启沅在广东成立的继昌隆缫丝厂开始了。几年后,陈氏经营规模扩大,又办了几家工厂。另外,在广州开设丝庄,专营生丝出口贸易,生意兴隆。广东在民族经济的诸多领域开了风气之先,也诞生了一批较早的企业,特别是广州企业的经营效益最佳。据统计,1895年至1913年间,广东广州厂数列于沪汉津之后,居第4位;资本额居第3位。

——摘编自颜志雄杨育峰《中国第一代民族工业家陈启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成为近代工业诞生地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南和广东近代企业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1-05-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丝织业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无论是在织作工艺还是产品的精度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以苏、杭、湖州等三吴地区最为发达。湖州尤以生丝的生产见长,时人称誉道:湖地宜蚕,新丝妙天下。苏杭均为丝织名城,其机户和织匠集中,生产规模大,品质好,花样多,新品、上品大都出于此地。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的宁、苏、杭就是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心。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江南丝织业的传统格局却发生了变化。江南丝织业相继引进手拉织机和电力织机,开始有手工丝织业向机器丝织业转化。1915年上海引入电机织绸之后,上海丝织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迅速超越传统的丝绸产地,成为近代丝织业的后起之秀。

——摘编自肖爱丽杨小明《近代沪苏杭丝织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三吴地区丝织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上海成为近代丝织业中心的因素。
2021-06-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