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和买办占很大比例。这些投资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占比18.3%的商人,也往往有某种“官府背景”,称为“绅商”,“常表面供职于官府,而里面则经营商务也。”这从侧面说明(       
A.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
B.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C.近代企业垄断性质明显
D.民族企业竞争机制完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因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010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童留美”与"庚款留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一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
2022-01-09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小农经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小农经济的情形,我国一些历史文献也多有描述。如《孟子.梁惠王》说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史记.商君列传》说其生产结构是“男乐其田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和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是小农经济高度的自给自足性。小农经济“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门类繁多,他们也没有多少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剥削广大农民的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一般将土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出租给无地的农民。土地的主要生产经营者是佃农和自耕农,他们生产和生活条件极为低下,无力扩大再生产,宋代陈舜愈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耕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就不得不利用国家机器进行维护、修复。从生产力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终极原因。

——摘编自饶夏圻《剖析我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成为公开、畅行无阻的贸易,输入的数量日益增多,使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问题日益严重,劳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

“茶的出口,1843年大致是1300多万斤,1855年,是5800万斤。十二年间增加了4倍多。丝的出口,1843年是2000包,1850年超过56000多包。十二年间增加20多倍。茶和丝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市1/3,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江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商大都折本。”芜湖手工炼钢业由繁荣至衰落也是典型的例子。清时,芜湖刀剑、平底锅、剪刀……铁器远销各地,乾隆时芜湖炼钢业极盛。自洋钢入口,盛极一时的芜钢变成历史的陈迹。1845年进入中国的“丽如银行”等在上海设立分行,利用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通过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外国资产阶级就能顺利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牢固的经济体系——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卢炯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并分析其在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2-05-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意识到,棉纺织业关系人民生活,制铁事业关系国家生存,发展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于是他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1895年,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开工一年后,大生纱厂就获得2.6万两白银的净利润。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张謇还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不仅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也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麒《重温清末实业家张謇“棉铁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践行“棉铁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当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英国棉纺织业的兴起密切相关。十七世纪之前,印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手工棉纺织业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英国传统的纺织业是羊毛制品,这种羊毛纺织业建立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基础上,而圈地运动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城市无产阶级。由于昂贵的毛纺织业无法与物美价廉的棉纺织业竞争,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引进欧洲大陆的棉纺织业,并经历一系列技术革新,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如1733年曼彻斯特出现机械飞梭、1738年研制出滚轮式纺纱机、176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1769年出现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发明了“骡机”,再加上同时期瓦特的蒸汽机也最先应用到纺织工厂,从而使得英国最早实现了从手工纺织到机器纺织的工业革命。与此同时,英国通过对印度的殖民,一方面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另一方面又把印度变成棉花原料生产地。这些不仅使得英国在十八、十九世纪成为世界纺织业生产中心,而且推动英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张慧瑜《<棉花>的故事 :中国崛起的另一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十八、十九世纪成为世界纺织业生产中心的原因,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021-07-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