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欧美列强刚进入中国时,清政府以“夷”称之,与其有关交涉、事务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则改称列强为“泰西诸国”,“夷务”改称为“洋务”。这种现象说明
A.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洋务运动已经得到朝野内外的普遍支持
D.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触及制度领域
2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
数量(家)723100153

A.2B.31C.73D.193
3 .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019-01-30更新 | 5918次组卷 | 80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七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8-06-09更新 | 7563次组卷 | 55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七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资本明显短缺
B.发展速度迅猛
C.地区分布失衡
D.原料供应不足
2017-12-01更新 | 298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