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是甲午(1894年)科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依靠官兵保护厂房,而且开工以后还依仗清政府的扶植,取得了“二十年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春加以阻止;朱畴拟改在海门设立裕泰纺织分厂,又遭到张謇的坚决抵制。由于具有这种垄断地位,张謇经营的大生纱厂获利甚丰。他用纱厂的部分盈余结合招股,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天生港轮步公司、资生铁冶厂等20多个企业,并充当江苏教育会副会长、江苏铁路公司协理、中国图书公司总理、江苏谘议局议长,清廷赏予三品衔和商部头等顾问官,俨然成为“东南实业领袖”。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而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由表面统一转入公开混战,更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灾难,同时也使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謇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实业救国梦想破灭的原因。
2 . 下表是1912-1949年我国工业增长速度表(分时段)

资源章长基:《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311页。根据上表可知,1912-1936年
A.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B.民族工业企业迅速发展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不佳D.我国民族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合各家学者看法,清末中国工业未显著发展的原因约有下列几项。

①关税不能自主,外商在中国拥有许多特权,使中国工业难以大幅发展。

②外商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因其所获利润多汇回本国,故其发展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助力不大。

③因金融组织不够健全,一般人仍以土地、高利贷为主要投资对象,这导致工业发展的资金不易筹集。

④清末农业的不发达,以致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都市人口增加之后所需的粮食,以及销售的工业产品市场,均不充裕,这是工业未能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⑤工业本身管理的不健全,如官方干涉、没有企业精神、滥用外籍人士或多用族亲本籍等。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论述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为了赢得选举并使自己所制订的一系列法案通过,需要国会中14名白银集团议员的支持.1934619日,罗斯福签署了购银法案。条款大致如下:在国家货币储备中白银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白银占1/4;由财政部自行决定购买白银的时间与数量;但所购买的白银数额必须维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平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1.29美元为止;财政部长必须发行与支付白银数额相等的白银券;通过白银转让而获得的超过原价的所有利润必须征收50%的税。最后,总统授权将国内白银库存按不高于每盎司0.50美元价格收归国有。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

材料二   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兑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计自上年7月至10月中旬(美国《白银收购法》6月出台——作者注),3个半月之间,白银流出凡达2万万元之上。设当时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有外流磬尽之虞,此为国人所昭见者。……近来国内通货益加紧缩,人心慌恐,市面更行萧条。长此以往,经济崩溃必有不堪设想者。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

——摘编自国民政府财政部1935113日《实施法币公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购银法案内容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签署购银法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启源创办的维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将其封团,致使陈启源被迫迁厂于澳门。由此可知,近代中国
A.洋务经济已经濒临崩溃B.传统贱商政策不复存在
C.实业救国理念进步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命运多舛
2021-08-09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6 .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多重压迫下“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参加各种形式的斗争,最具代表性的是
A.组织发动五四运动B.组织掀起三次工人运动高潮
C.捐款捐物支持抗战D.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企业家事迹
胡厥文
18951989
以实业救国为已任,创办了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厂、长城砖瓦厂等企业。抗战爆发蓄须以记国难,赶制弹药支援十九路军抗战,组织工厂内迁,投入各项抗日救亡活动。
范旭东
18831945
为实现实业救国的人生理想,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等企业机构,将酬金捐给研究社做日常经费,成就了世界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去世后竟没有留下私产。
刘鸿生
18881956
早年推销煤炭时就认识到:“一人享福,万人受苦的日子不太平”。他的名言是“最愚蠢的人,就是想一个人发财,叫别人都倒霉”。
张謇
18531926
创办了一系列学校,并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城市建设,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被他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
穆藕初
18761943
1915年筹办了上海德大纱厂,率先引入美国最新的科学管理法,并使之本土化。一年后,德大生产的棉纱在北京商品陈列质量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据马天宇《中国企业家前传一近代民族资本家中的家国情怀》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5·浙江宁波·一模
名校
8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采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2021-03-15更新 | 36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06中国近代经济
9 . 张之洞指出:“窃惟富国之道,莫要于农工商三事”,“又国计民生,莫要于农工商实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实业救国行动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后,他们的面粉根基已稳,后又接连创办了九家棉纱厂。这些厂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穿的企业,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拥有绝对大的比重。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摘编自白龙《荣氏兄弟的实业救国之路》

张謇1896年春天,张謇与他人筹划创办大生纱厂,于18995月正式开始纺纱,当年便有赢利,1900年纯利就有5万两。张謇在为大生拟定的《厂约》中便首先说明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为中国利源计。到1922年张謇70岁生日时,大生集团四个纺织厂,资本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同时,他先后开办了20个盐垦公司,资本约为1600万元。张謇成为东南实业界的巨人

——摘编自张莹《张謇和近代实业救国》

卢作孚卢作孚和友人黄云龙合创民生实业,寓意是:立足民生,报效祖国,着手航运。当时,日本公司独霸川江,华轮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创业开始就意味着破釜沉舟。他决定吞吃小企业逐步做大,最终化零为整。最多的一年,民生并入7家轮船公司,总吨位飙升到1500吨。越来越多的船运公司插上民生旗号,航线延长到5000多里。日本公司由盈转亏,见势不妙,默默退出川江。卢作孚被称为中国船王

——摘编自吴比《卢作孚:航运巨子的实业救国梦》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张之洞的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代表。荣氏兄弟倾注了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其资本的发展也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这体现了
A.民族资本家的家国情怀B.教育救国思潮盛行
C.民族企业扩张市场困难D.无锡最先开放口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