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中地区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户数)所占比例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唐杰等《中国古代核心城市变迁与雄安新区》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宋代关中地区户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影响这一时期户数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为了赢得选举并使自己所制订的一系列法案通过,需要国会中14名白银集团议员的支持.1934619日,罗斯福签署了购银法案。条款大致如下:在国家货币储备中白银与黄金的比例要提高到白银占1/4;由财政部自行决定购买白银的时间与数量;但所购买的白银数额必须维持到通货储备达到既定的平衡量,或每盎司白银市场价格达1.29美元为止;财政部长必须发行与支付白银数额相等的白银券;通过白银转让而获得的超过原价的所有利润必须征收50%的税。最后,总统授权将国内白银库存按不高于每盎司0.50美元价格收归国有。

——摘编自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

材料二   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兑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计自上年7月至10月中旬(美国《白银收购法》6月出台——作者注),3个半月之间,白银流出凡达2万万元之上。设当时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国内现银存底必有外流磬尽之虞,此为国人所昭见者。……近来国内通货益加紧缩,人心慌恐,市面更行萧条。长此以往,经济崩溃必有不堪设想者。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

——摘编自国民政府财政部1935113日《实施法币公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购银法案内容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签署购银法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021-08-3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末叶,苏州、杭州、松江等处有一些个体纺织者,最初是自备原料,自己劳动,后来有利可图,逐渐增加织机,自己脱离了劳动,专靠工人生产。还有的是以布商身份,准备了原料交给机房、染房、瑞房等分别依次施工,最后完成了纺织品的生产。前一种人,是由小商品生产者分化出来的手工工场主。后一种人,已具有包买商的身份,他们实际上是把分散在社会上的一些生产单位组成手工工场。这两者,都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过还只在东南的很少地区、很少生产部门中出现,还只能说处在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的情况。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

材料二


——据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见下图)。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荣氏兄弟也由此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福新面粉公司在该段时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并简述民族工业肥料不足和生长缺陷的各自表现?
2020-07-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茶叶贸易出现跳跃式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对英国来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英国工人饮茶是一个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田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六十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出口正税2.5 两,茶价只有每百斤50两才相符。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茶货出口逐年递减。”对此,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地方政府无税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 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结合所学对振兴茶叶的举措做简要评价。
6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一笔商业利润,一些徽人就感慨过;“捐监援职,计费匪轻”。同时,“输粟入监”与“官衔买卖”的推行,使一部分商人通过身份买卖的方式得以进入更高的等级,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商人大阶级之内的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田产及收入商业资本及收入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两
张履谦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四   20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官、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在经商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的成就,阻碍资本主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抽萌、成长。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捐赀买官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徽州绅商“单向流动”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层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   
(4)据材料四,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动力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0·江苏·模拟预测
名校
8 . (14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协定关税”开始,中国就被迫在低关税条件下卷入国际市场。低关税直接促成了大规模的商品进口,不仅冲击自然经济,催生近代工业,还促使近代工业重视竞争,进行现代化运作经营。美亚丝绸厂组成专门的“南洋考察团”远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解当地市场;著名的范旭东民族化工业,以高薪延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2年后各纱厂逐渐革除落后的“文场武场”制度,实行较科学的计时、计件工资制等。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意,要求与各国“改订新约”,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刚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而关税是财政的重要来源。关税自主后,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进口税率的提高,降低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竞争力,而降低出口商品税率,又提高了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1 115 506千元,其中关税收入353 258千元。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全部税收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达60%—70%。

——摘编自《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关税自主运动成功的原因及其估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低关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实现关税自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税自主”对中国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协定关税”到“关税自主”折射出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3分)
2020-03-06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官林中学2021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控制美国烟草市场的美国烟草公司与盘踞欧洲市场的英国帝国烟草公司感到“同行为敌,必至两败俱伤”,双方联合投资600万英镑,后增资3 600万英镑,组成英美烟公司,在伦敦注册并组建。英美烟公司在英美两国都无卷烟工业,只是经营卷烟的输出商。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不得在对方国内市场开展贸易,但有权在各自的市场范围内使用对方品牌和商标。两家公司在英国或美国“本地”市场外的业务均交由英美烟草公司经营。

——摘编自上海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

材料二 英美烟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只是一家浦东的小工厂,但在买办邬挺生的努力下,几年之间,就从上海进入内地,在华北和东北抢占并巩固了市场,形成垄断。邬为公司献策,每年都要印制大量精美的月份牌,分送各处扩大影响,很多穷乡僻壤的乡民不知道孙中山,却知道英美烟公司的红锡包。以烟税为例,英美烟跟清廷签有<庆亲王合约》,跟北洋政府有《声明书》,跟蒋介石国民政府有<统税合约》,于是,中国人自己的民族资本卷烟厂税率不断提高,而英美烟的税率却不断降低。为整垮本土公司,英美烟大打价格战。仅两年时间,南洋兄弟在河南的分公司终于支撑不住,宣布停业。驻华英美烟公司的销售网将中国划分为香港、上海、武汉、天津、满洲等5个部,部下设分公司,区下设段办事处,段下设“分段”,管辖相当于县级的业务。在“分段”以上均设有仓库。这些机构主要是监督、管理各级经销商,调查了解“敌牌”竞争情况,执行公司的销售政策等。一般来说,部、区的负责人皆由外籍华人负责,段长则由华人负责。

——摘编自张晓辉《近代西方大公司的华南销售网——以石油、烟草业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烟公司组建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烟公司迅速入驻中国并形成较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驻华英美烟公司对中国的影响。
2020-03-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工业资本结构(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地区,按1936年不变价格计算)。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条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明确提取材料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5-09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