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地理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由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还是封建性的,虽然从外国搬来了机器设备,办了资本主义企业,但社会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却完全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人,除了商人和买办外,绝大部分是地主和官僚,非朝廷命官,即地方士绅,总之都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商”,并不是普通商人,而是有官僚身份的大地主大买办和特权商人,并都是与洋务派官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尽管如此,仍然是大官压小官,大鱼吃小鱼。如投资上海织布局的郑观应、龚寿图、蔡鸿仪、经元善等人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而仍不免为李鸿章所宰割。

——摘编自李宝珠《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一傅筑夫教授的谈话追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企业的分布特点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他们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荷兰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茶叶经销商,它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除满足本国的消资外,还贩卖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殖民地,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未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茶叶被称为‘绿色黄金”,清中期放松对茶叶控制,茶叶贸易出现跳跃式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一直是中国占第一位的出口商品,对英国来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英国工人饮茶是一个其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茶叶贸易与中田茶文化的西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七世纪以来中国海外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引进中国茶苗、实行茶叶机械化,六十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华茶出口税按值百抽五税则,出口正税2.5 两,茶价只有每百斤50两才相符。茶价跌落后,税则如故,关税占到茶价四分之一以上,“茶货出口逐年递减。”对此,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20世纪初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地方政府无税减税条文,为了保证时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增捐税。 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结合所学对振兴茶叶的举措做简要评价。
2016·天津·高考真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0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4 . 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发展实业,以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2个月之久,导致上海13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万多人,损失326万元以上,严堂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1925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