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 . 根据如图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发展数量统计图
A.摆脱了外国资本主义控制B.初步具备社会变革条件
C.迎来了民族工业发展春天D.民族资本主导中国经济
2022-11-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截止1933年,散布在全国的资本主义现代企业,约有3000家以上。但中国现代工业生产(除去外国在华工业)的产值,只占国民生产的6%,现代矿业生产(包括土法生产),只占国民生产的1.2%,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外国资本控制之下。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中国企业资金力量薄弱
B.工业发展缺少技术的有力支持
C.历届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D.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4 . 如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日本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统计,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从1913年的23%增加到1918年的43.5%。美国的对华贸易则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银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银到1919年,外国资本仍然控制着中国近60%的织布机和75.6%的机械采煤。这说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资本输出始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C.中国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障碍
6 . 有人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的根本原因是
A.部门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B.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规模小D.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7 . 下表是甲午战争以前中国买办投资的去向(1840—1894年),据此表可知,买办
项目支出额占总数%
交存外商企业的保证金约1亿两50
附股于外商企业约1200万两6
购买城市房地产约3000万两15
投资于近代工业、航运业约500万两2.5
投资于商业、银钱业约5300万两26.5

A.资本的产业资本转化比例较高B.事实上主导了近代中西方贸易
C.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D.阻断了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8 . 有学者指出,它毗邻甲午战争的硝烟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形势问题等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其艰难的发展,但其仍为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该学者评价的是
A.自然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商品经济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9 . 近代以来,我国蚕丝业中的投机行为严重。以上海为例,大量缫丝者在打算从事生产时,只是向厂主租赁车间与设备,有时还租用商标、戳记。由于租期很短,缫丝者对自己购买机器、厂房不感兴趣。该现象会导致
A.民族资本主义急剧衰落B.蚕丝业对外竞争力下降
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小农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2021-05-13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采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2021-03-15更新 | 360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