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外企的排挤
B.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C.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方兴未艾
2019-06-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图: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图中“1912-1919阶段”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并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什么意义?
2019-06-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的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就陷入的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官僚资本主的形成严重制约民族资本的发展
B.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波浪形态
5 .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2020-05-13更新 | 187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对此,下列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工商业者依旧属于传统的社会群体
B.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是有利可图
C.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D.工商业者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
7 .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2019-01-30更新 | 1899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9 . 材料一: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这种经济形态在阶段6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从材料二、三中我们有何启示?

10 . 阅读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曲线图,完成6—8题。

1.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和最进步的近代经济形态分别为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⑤
2.对②⑤所代表的两种经济形态解读正确的是
A.②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②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⑤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⑤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发展绝境
3.下面对图中反映的五种经济形态的最终归宿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对⑤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中日甲午战争宣告②最终破产
C.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加速了①的解体
2018-07-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