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就提出来了,当时经济问题的症结集中表现为企业效率的低下。因此政府提出要“搞活企业”,基本的思路是“放权”。197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随后各地各部门组织试点。198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2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进一步推广承包制。但在承包经营之下,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依然存在,本来期望企业自负盈亏,结果往往是“厂长负盈、银行负亏、政府负责”。1993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律依据。

——据萧冬连《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图2、图3所示为民国时期《申报》关于金融广告刊登数量的统计。



——摘编自李斌娥《中国近现代金融广告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幅图片或两幅图片相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20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近代社会
转型的表现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
动力
传统认识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提出两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10-2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民族危机加重,激发中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资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发表,是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菁作比较完整地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戊戌维新运动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激起如此巨大的思想波澜,是因为它适应着当时众多的苦苦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答案。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关于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兑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记者香港罢工纪略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
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
许元启唐山劳动状况(二)杨餍陶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
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间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长沙劳动状况文华大学学生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
高语字芫湖劳动状况

资料来源:《新青年》第7:卷第6期,1920年5月1日: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政府“自强运动”的起讫时间,并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和“再向前跨出一步”的思想涵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拟定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历史阐释。(6分,要求:主题适切,围绕主题,史论结合,叙述准确。)
5 .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
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
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
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
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
(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
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
食及其他财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货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关中地区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户数)所占比例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唐杰等《中国古代核心城市变迁与雄安新区》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到宋代关中地区户数变化的趋势,分析影响这一时期户数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大别山开始动工兴建汉阳铁厂。同年,张之洞致电李鸿章,决定开办大冶铁矿。1893年年初,大冶铁矿基建工程完竣,9月,汉阳铁厂亦竣工投产。1908年,时任经理盛宣怀奏请清廷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同时使其由官督商办转为完全商办。在盛宣怀主持下,该公司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股集资,以解决自创办以来的资金困境并谋求扩大生产规模。

——摘编自郭莹、陈错《汉冶萍公司1907-1913年招股述论—兼及近代中国重工业企业遭遇的资本社会化难题》等

材料二 国家无力经营汉冶萍公司,特别是对它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无法通过产品畅销赢得社会信心。辛亥革命期间,汉冶萍公司损失惨重,为维持生产经营,公司债务出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日债在全部资金来源中占有绝对优势,使得汉冶萍公司事实上沦为日本控制的原料供应基地。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云谲波诡的国内外局势影响,清末民初的汉冶萍公司,正是踏上了这样一条败亡之路。

——摘编自李海涛《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资金结构变迁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冶萍公司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汉冶萍公司踏上“败亡之路”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地理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由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还是封建性的,虽然从外国搬来了机器设备,办了资本主义企业,但社会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却完全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人,除了商人和买办外,绝大部分是地主和官僚,非朝廷命官,即地方士绅,总之都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商”,并不是普通商人,而是有官僚身份的大地主大买办和特权商人,并都是与洋务派官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尽管如此,仍然是大官压小官,大鱼吃小鱼。如投资上海织布局的郑观应、龚寿图、蔡鸿仪、经元善等人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而仍不免为李鸿章所宰割。

——摘编自李宝珠《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一傅筑夫教授的谈话追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企业的分布特点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近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演变状况的一些学术观点

遭受破坏和停滞不前1893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效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4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毛泽东也说:”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获得发展联邦德国汉堡大学专门研究中国手工业的许特博士说:“中外不少学者认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破坏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我则认为,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如山东的草帽辫业、烟台和无锡的花边业、广东的抽纱业、北京和天津的地毯业、江南一带的蛋品加工、火柴、皂烛、卷烟、针织以及猪鬃加工等。”有一些国内外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

——摘编自杨宇清《中国近代手工业的演变与反思》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条或多条信息,提出关于近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2021-09-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