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 . 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在曼切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主要说明
A.中国土布在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优势B.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C.传统手工生产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D.中国的土布生产技术十分高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5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上两大区域的人口数量(单位:万)

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41171448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27891915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31742398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414257
明弘治四年(1491年)24325177

——数据源于张国雄《长江人口发展史论》


(1)依据上表,概述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状况,并简析长江流域人口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有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与被拐骗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华工出洋的特点。

材料三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倒,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

——摘编自《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3)依据材料三,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
6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C.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7 .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 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䜣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 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依据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条约口岸”)

●中国政府主动开辟的通商口岸(简称“自开口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8 . 对表理解正确的是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
时间江南岭南西北华北云贵
18437.47.04.94.24.0
189310.68.75.44.84.5

①政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
②自然环境制约城市化水平
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研究表明,在l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B.经济结构的变动
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
2018-09-08更新 | 50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外商企业
B.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