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与茶叶贸易]

材料一:我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大国、茶叶的故乡。受特定的自然条件、饮食文化等的差异之影响,西方世界并不产茶、种茶,我国茶叶商品以及茶文化借助于“大航海”时代开辟的自由贸易进入西方国家的,因此,从这种历史渊源来看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茶叶贸易带有明显的顺差特点……区别于一般的商品。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茶叶贸易从来都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表征系统”输出的过程,那些内在的“茶文化行为系统”、“茶文化价值系统”等也一并待入了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茶道、茶仪式、茶文化等产生了深.影……茶叶属于一种农产品,其种植、采摘、制茶等关键的环节都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本身具有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等并不十分突出,因此其整体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谭林《试析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特点及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鸦片战争前,中国植茶农户具有130.25万户,按每户平均5人计,茶农约350万人左右:到1894年,植某农户增加到23409万户,茶农650万人左右,半个世纪增加了近一倍。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1880~1891年,清政府茶叶关税收入共计53389万两,年均449万两,相当于同期海关出口税收的554%左右。英国人通过茶叶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英国人饮茶风气的养成,不仅促进了英国的“勤勉革命”,而且使英国人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学者指出,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茶叶的重要性“犹如非人力机械时代的蒸汽机,”“如果没有茶叶,大英帝国和用过的工业化就不会出现”。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可能并不夸张。

——仲伟民《茶叶、鸦片战争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茶叶贸易的影响。
2023-03-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B.清朝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D.外国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3 . 据史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洋布输入(     
A.完全占领了中国棉布市场B.破坏了男耕女织经济结构
C.体现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冲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023-0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861年至1910年,上海对外贸易值从0.74亿海关两增长到3.78亿海关两,但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却从60%下降至45%左右。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B.时局变化冲击了上海的对外贸易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所放缓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日益密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
6 . 下表为晚清财税收入结构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农业发展面临极大的阻碍B.政府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国家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7 . 近代“流民”现象的发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但常态“流民”现象逐渐在近代发生“病变”,因饥荒年岁或兵灾而流亡他乡的农民加入“流民”大军,成为多种社会病的总源头。“病变”的根源在于(     
A.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外国资本主义的强力入侵
C.自然经济解体的大冲击波D.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吸附力
2022-11-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 年增长了 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     
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欧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从海关表上所列的进口商品品种来看,1874年上海洋货约180种,天津口岸进口的洋货约100种,而到了1911年,上海进口洋货已达850多种,天津进口的洋货也达到800多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大于资本输出B.对外贸易出超局面得以扭转
C.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深D.民主革命刺激了外贸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贸易后的几十年里,向中外商人开放的大大小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遍及沿海南北,而以广东最多。清代高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937年的10年间增至为784864050两。明清时期的航海贸易,中国之所以占绝对优势,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宋代已经达到的高水平上惯性向前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中国输出的商品不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物美价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了较大发展。郑和的航海活动震动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棒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使中国所特有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进口总值%

年份鸦片棉布棉纱棉花煤油钢铁机械 工具化学染料 及颜料交通 器材其他
1871-187337.730.22.83.80.90.923.7
1891-189320.520.514.60.93.72.71.80.534.8
191319.312.70.54.56.45.31.45.644.3
192021.810.62.47.15.28.33.26.40.834.2
19317.60.312.64.56.06.23.18.02.649.1
19361.50.23.84.22.213.26.410.82.355.4

——摘编自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36年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