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B.清朝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D.外国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2 . 据史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洋布输入(     
A.完全占领了中国棉布市场B.破坏了男耕女织经济结构
C.体现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冲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023-02-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1861年至1910年,上海对外贸易值从0.74亿海关两增长到3.78亿海关两,但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却从60%下降至45%左右。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B.时局变化冲击了上海的对外贸易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所放缓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日益密切
4 . 下表为晚清财税收入结构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农业发展面临极大的阻碍B.政府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国家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流民”现象的发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但常态“流民”现象逐渐在近代发生“病变”,因饥荒年岁或兵灾而流亡他乡的农民加入“流民”大军,成为多种社会病的总源头。“病变”的根源在于(     
A.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外国资本主义的强力入侵
C.自然经济解体的大冲击波D.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吸附力
2022-11-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 年增长了 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     
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欧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从海关表上所列的进口商品品种来看,1874年上海洋货约180种,天津口岸进口的洋货约100种,而到了1911年,上海进口洋货已达850多种,天津进口的洋货也达到800多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大于资本输出B.对外贸易出超局面得以扭转
C.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深D.民主革命刺激了外贸的发展
8 .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反映这一时期(     
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
18857827.638.617.918.8
18878578.736.419.624.3
18898618.735.517.425.7
18919539.433.417.125.1
18928881.835.217.226.0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业流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这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制茶技术被印度、日本赶上
C.受到世界市场影响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地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这反映出上海地区(     
A.全盘西化的社会风气B.外贸中心地位的确立
C.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D.“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