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年)184018601894191319201936
全国农村土布产量(百万匹)597.33604.71589.16497.20552.32352.98
农村土布用纱总量(万担)751.26760.55740.99582.61594.65443.95
土布用机纱量(万担)3.034.28173.54452.51352.63337.13
机纱量占用纱总量(%)0.400.5623.4277.6759.3075.94
土布用土纱量(万担)748.23756.27567.45130.10242.02106.82
土纱量占用纱总量(%)99.6099.4476.5822.3340.7024.06
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重大变化B.洋务运动促近代机器织布业发展
C.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D.中国农村纺织分离现象逐渐凸显
2 . 如表是《海宁州志稿》中记载的关于1840年前至1858年广州和上海生丝年出口量(单位:包)的变化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广州上海
1840年前约89600
1845年67876433
1846年355415192
1851年240920631
1853年457758319
1858年*85970
A.传统观念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外贸中心的转移
C.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主要原料产地D.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动
2023-10-11更新 | 392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京条约》签订后,纺织品进口税率平均由19.9%降至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降至5%以下。1845年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松太(江苏松江府与太仓州)布市,消减大半”。1892年由镇江进口洋纱达8.5万担。1895年南通、海门两地,每日可销洋纱20大包,已合1万纱锭的产量。上述材料表明(     
A.不平等条约签订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B.进口纺织品价廉质优受到消费者喜爱
C.中国经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近代产业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融合
2022高三·广东·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时间船只
(艘)
生丝
(斤)
丝棉织品(斤)糖(斤)药材(斤)颜料染料(斤)矿物(斤)皮革(张)
1711年5450267200214944754907788605708171332760185821
1804年11241314366725600090921814122982705432294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2023-01-04更新 | 327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平均每年出口茶叶45万担,1868年增至152万担,1888年达到241万担,并逐渐形成了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大面积的产茶区。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A.茶叶生产的区域性分工开始形成B.晚清中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
C.南方地区超越北方成为经济重心D.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2-09-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1年,天津洋布的价格甚至“仅及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即便如此,它也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当时(     
A.农民的购买力大幅下降B.农村经济破产日益加剧
C.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D.列强侵略还未深入内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列表格反映了晚清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财政收入所占比例。通过表格可以看出(       
晚清国民生产总值约33.38亿两白银
其中来自农业生产部门约占75%~80%
其中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约2.5亿两白银
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约1亿两白银
A.传统经济结构阻碍近代化进程B.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趋于瓦解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深
8 . 清同治年间,英商到台湾农村劝诱农民种植茶树“而贷其款”,收成之时“悉为采买”。光绪年间,俄人在黑龙江阿城、双城、滨江等地,以现金和种子贷与种植甜菜的农民,订立契约,所产甜菜归其收购。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提高B.沿海通商口岸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农业生产部门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022-04-24更新 | 337次组卷 | 4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呈现的是英、日、美三国在某个历史时期对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依据你对近代以来远东地区风云变幻的了解,推测下表中“年份”一栏大致应是在_______年间。
年份英帝国
英本国、香港、印度及其他
日本
天保改革、安政改革等幕末改革
美国
69.496.268.75
62.9911.208.26
55.7114.0415.09
50.8916.146.66
48.3120.398.66
A.1842-1868年B.1894-1914年
C.1916-1936年D.1931-1945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