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
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
所占比例%
1873年14844938602.6
1893年1817132842315.6
1903年3339618949626.8
1910年59333723195739.1

——摘编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上述表格揭示出的主要问题是
A.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C.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有所改变D.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国

19世纪

经济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
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73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政治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1871年德意志统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思想文化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穆勒发表《论自由》。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
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
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
2020-04-30更新 | 426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明清之际,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茶叶 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 1893 年,华茶在英 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这反映了(   )
A.中国的茶叶生产日趋萎缩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列强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步伐
2020-04-20更新 | 1384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一些省份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受破坏的程度比较重,而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偏僻地区则不太明显或洋货根本没有输入,受破坏的程度比较轻。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地区差异
C.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先后解体
6 .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 这表明当时(     
A.允许外商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D.中国的国内市场在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这表明
A.社会结构变动B.商人地位提高C.自然经济解体D.近代工业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享誉世界,茶叶贸易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发展茶业。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征重税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材料二 随着印度、日本等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试图全面整顿华茶。《时务报》《湘报》《农学报》等报纸大量登载国外茶业商务和茶业改良文章,清政府派员到印度等国考察茶业。进入20世纪之后,为了培养掌握先进茶叶技术的人才,湖北、四川等地率先创办茶业学堂、讲习所。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清政府颁布《公司法》等,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有些地方还设立茶叶检验所,对出口茶叶进行质量检验,并加强广告及包装等环节。从清末到民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减免茶税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资本薄弱,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依然巧立名目,加赠捐税。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每磅两便士,使华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以取消差别税。最终,华茶外销急转直下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茶叶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振兴华茶所做出的努力,并说明对此的认识。
10 . 1861年烟台开埠,1886年,德国人奥托安滋创办了盎斯洋行,首创胶东缫丝与花生的出口业务。1896年俄国人创办了士美洋行,从烟台出口草帽辫、花边、刺绣、发网等商品。与此同时外国洋行建立后,大量洋布、洋纱等涌入中国。这表明
A.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深入内地
C.开埠通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