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840年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价值估计比较。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单位:万关两)
生丝出口值生丝内销值制丝总收入
1840年202.17864.831165.06
1894年2728.012438.135640.91
A.外贸入超局面得以扭转B.列强资本输入规模扩大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19世兄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
A.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增强
B.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
C.茶叶出口主导着中外贸易
D.欧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B.孟买的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家庭纺织业逐步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在湖南岳州等地,自近年1899年以后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宗,尤为畅销。业此者现仅有四五家,而每日所获,综计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一现象表明当地     
A.近代民族纺织业缓慢发展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C.对外贸易数量的日益萎缩D.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纷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500万匹,值银3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位银1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价值。
2019-05-02更新 | 786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759年,一位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这些言辞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
①清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出超或入超
1871(同治十年)1369570106685入超325
1876(光绪二年)1511270278085出超1058
1881(光绪七年)1633691917145入超2046
1886(光绪十二年)1646987487721入超1027
1891(光绪十七年)234951340010095入超3305
1896(光绪二十二年)333672025913108入超7151
1901(光绪二十七年)437962683016966入超9864

A.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
B.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丰州莲花峰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问世要早300余年。汉朝,武夷山已有茶树传播省外。三国时,道家已在闽东蕉城区以茶制药。唐,福州、宁德县(今蕉城区)贡产“蜡面茶”,福州鼓山、闽侯贡产“方山露芽”(生芽、方山茶),武夷山产“香蜡片茶”等。宋,建州产“北苑贡茶——龙凤团茶,政和县产贡茶——“银针”茶。元大德后,武夷山设“御茶园”,武夷茶为贡茶。明、清,闽北、宁德天山产贡茶——“芽茶”。

材料二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三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521260.520060.5
1861625312.5202.5110
1871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1894841.6420.8207.5213.3
1901674.6337.3210127.3

材料四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回答:

(1)材料一反映古代福建茶叶生产的哪些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种现象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扩大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民众对外国经济侵略的自觉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