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

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
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
510174.24323.55166.691
1015251.57321.06577.407
1520372.93422.26987.680
2025397.19317.596103.880
2530563.78021.240129.562
3035535.23516.264125.446
3540517.68013.91697.089
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860-1889年中国丝织品出口数值表。表中数据变化说明
项目1860年1879年1899年
丝织品出口值(单位:万海关两)212.38449.90717.50
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5.34%6.22%6.57%
A.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经济发展
B.外来侵略激化市场竞争
C.丝织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D.民族工业迎来初步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丝绸和茶叶贸易地位互换的转折点。从那以后,茶叶取代丝成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茶叶是英国对华贸易的最大追求,茶叶征服英伦不可阻挡,这对贸易双方都很重要:一方面,在初期时间里,茶叶占了英国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和东印度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另一方面,在很多年份,茶叶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外贸出口额的90%-95%。有西方学者指出,丝绸让位给茶叶表明:“在横过大西洋或是绕过好望角行驶的船舶上,所运的货物不是为宫廷或教堂而是为小港和农户预定的。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近代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只有当资本能被用来生产民众所消费的货物时,近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才有可能。”

——摘编自郭卫东《丝、茶叶、棉花:中国外翼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1873-1910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出口统计(单位:千磅)


年份中国印度锡兰英属东印度
1873215701
1883264976
1893242777115617822966034
190322367020955214922721333
191020810625643918207033813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锡兰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可能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机械化。

——摘编自(美)菲利督·费尔南德、阿迈斯托编著《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最大追求”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3—1910年国际茶叶市场格局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2020-05-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