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这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制茶技术被印度、日本赶上
C.受到世界市场影响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022-04-24更新 | 3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6届浙江省10月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表是近代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出口统计(数量:公担)。这表明
A.中国海关税收主权开始丧失B.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自然经济基本完成解体过D.中国市场完成由被动到主动的开放
4 .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术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B.福建农村近代工业占主导
C.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深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了1750-1900年间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英国1.9%9.5%19.9%18.5%
美国2.4%7.2%23.6%
中国32.8%29.8%19.7%6.2%
印度24.5%17.6%8.6%0.7%

A.1860年中英旗鼓相当是因为中国传统经济的实力依然强大
B.中国在1860-1900年间份额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中近代化尚未起步
C.美国在1750——1830年间份额比重最低说明邦联政府无力保护本国工业
D.印度在1860-1900年间大幅降低是甘地倡导的“家庭纺织运动”造成的
6 . 下表是1867年至1894年中国茶叶出口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
时间出口茶叶总数出口总金额
1867年1314千担31123千两
1894年1939千担33197千两
增加值47.6%6.67%

A.中国已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丧失贸易优势
C.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下降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 据研究者统计,鸦片战争前,河北省每年输往省外的棉布数量约100万匹。到清末,河北省各县每年输往省外的棉布共约500万匹。这反映出当时的河北省
A.自然经济逐步瓦解B.纺织业领先于全国
C.经济结构变化显著D.机器织布发展迅速
2021-10-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以下为1873 —1910年中国农产品输出表。(注:本表包括农产、渔产和畜产,唯丝、茶在外。)

据上表可以得出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
2021-10-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2021-10-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2021-09-2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