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当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半壁江山之际,列强又乘机大举入侵,清廷处于危局之中,统治者被迫逃亡。危机缓解后,清政府(     
A.全面新政,应对民族危机B.学习西学,筹办洋务企业
C.顺应潮流,鼓励民间设厂D.调整政策,充当列强工具
2 . 19世纪70年代,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为适应股票交易,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华商股票发行量大幅度增加,大量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这说明当时中国(     
A.洋务运动进入深化阶段B.货币金融市场趋于成熟
C.上海成为国际贸易中心D.新型经营形式得以发展
2022-07-09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学案讲练)-【创新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优质备课课件与学案讲练(选择性必修二)
3 . 1888年,洋务派筹建的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它的“原版”正是有着“自动武器之父”高美称的马克沁机关枪,这款枪械可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发射六百发子弹,但这款仿制武器并未量产,也几乎未配属一线清军。据此推知
A.晚清军事近代化受制于国家困境B.清廷决策层怕受到列强经济制裁
C.洋务派只对革新海军装备感兴趣D.顽固派阻挠新式武器的推广应用
4 .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颓势,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动了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2019-01-30更新 | 2291次组卷 | 23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6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2019-01-30更新 | 1735次组卷 | 62卷引用:专题10近现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入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2018-06-01更新 | 2945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课精练(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