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2 . 阅读下表:“19世纪60—8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三次重要争论”,这可用于说明(       

年份

内容

1867年

应否设立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

1874年

应否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

1880年

应否大规模建筑铁路

A.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B.早期现代化面临的阻力
C.清朝中央权力的下移D.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争
2023-09-03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862年,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现在江浙尚在用兵,托名学制以剿贼,亦可不露痕迹,此诚不可失之机会也”。这体现出李鸿章兴办洋务的目的是(     
A.实业救国B.以夷制夷C.御侮制内D.改革政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摘编自杨家骆《洋务运动文献汇编》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不同   

时期评价
晚清时期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认为其仅能为满洲朝廷保其私产,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

——摘编自高波《李鸿章形象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所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是指的什么?并对李鸿章的变局观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企业

数量

经费或投资额

雇佣工人

洋务派军事工业

19个

约5000余万两

1万余

洋务派民用工业

约27个

2964万两

25500-29500

私人资本企业

170个

879万两

6万多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外国加强对华商品输出
C.洋务企业已成经济主导D.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6 . 1867年,崇厚在筹建天津机器局时,启动所用的一千多吨煤是随着机器从英国运来的,后来又改用日本长崎的煤。此后,李鸿章便令人在天津附近勘探煤矿,创建开平煤矿。修建唐山至天津的铁路。李鸿章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B.实施官督商办C.垄断煤炭资源D.增加政府收入.
2023-02-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海洋管理机构逐渐形成完备的体系B.已经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
C.海洋权益日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D.海外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8 . 曾国藩于1861年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     
A.洋务派希望改变封建统治
B.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向西方学习
C.洋务运动领导者能从国家发展角度提出国家战略
D.洋务运动领导者未能认识到中外差距的实质原因
9 . 1861年,曾国藩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出:“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曾国藩(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B.提出了切实的国家发展战略
C.未能认识到中外的实质差距D.代表着时代前进的主要方向
10 . 1865-1895年,清朝首先关注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紧接着是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即便发展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也是出于保护国内消费市场免于外国渗透的国防意识。对这一时期工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自强”“求富”是主要目的B.工业不能独立地发展
C.工业的国防特征明显D.工业的国际竞争激烈
2022-09-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