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运到宁波。……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材料三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 材料二中的“公司”使用的设备和机器都是外国制造,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濒于停业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020-10-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2019-03-25更新 | 1589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努力发展经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甘蔗种植业,派人到福建学习制糖方法,取回良种蔗,使蔗糖产量大为提高。康熙统一台湾后,福建等地平民到台湾谋生,台湾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得到开发。蔗糖是台湾的主要输出品,销售“近济东南,远资西北”。蔗糖生产技术提高,规模扩大,脱离农家独家独户的家庭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实行技术分工、协作性的合作生产。

——摘编自周涛《清代蔗糖业地理初探》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台湾蔗糖生产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

——摘编自虞和平《洋务运动时期中外贸易状况变化的几个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2017-08-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约180048%52%
法国(1851年)约360075%25%

材料二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开始的。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半殖民地化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端的,处处打上了侵略的络印。……在城市建设方面,清政府官员落后无为。历届反动政府与帝国主义一道视城市经济为其钱袋,(垄断和控制资源),暴敛勒索,城中贫民窟、棚铺区随处可见。……(外资控制下),民资萎缩,始终没能成为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到194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79.9亿元,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6%,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摘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三中国近代城市化概况(组编自陶炎武《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企业 甲午战前:外资103家、资金2600余万;民资100家、资金200万;洋务44家、资金2000万
1912-1920年,新登记工矿418家;1939年,全国核准登记工厂3849家(不含日占东北)
城区面积 上海:开埠前不足千亩,外滩是芦苇丛生,1914年,仅租界区占地近5万亩,外滩成十里洋场
武汉三镇:1861年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1911年达到约60平方公里
唐山、青岛:随着开平煤矿,唐胥铁路,胶济铁路修建,从小村庄、小渔港发展成为城市
城市人口 上海:1910年,118.6万(其中产业工人14-15万),抗战前夕500万
重庆:1895年前不足10万,20世纪初30万,1936年50万
武汉:1861年30万,1914年80余万,1934年128.5万
农村农产品商品化、农业科技推广(北京政府时期全国有农业实验场2560余个)、机械化生产局部应用。
城乡居民吃穿用行:开埠前吃米面、满汉全席,穿土布衣服,用手工生产,乘轿或步行;开埠后喝洋酒吃西餐、穿西服旗袍、用洋货卖洋货、坐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成为时尚
城市发育通商口岸逐步发育为新城市;轮渡港口、公路枢纽、工矿基地、商贸中心发展成为新城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成为小城镇。

(l)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法两国城市化程度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成因。

2017-1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11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