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以下是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该厂
1872年陈启源回国,在曾留学美国后在清廷任职的容闳帮助下,从美国进口当时较先进的蒸汽缫丝设备
1873年继昌隆缫丝厂在广东南海县兴办投产,第一年利润率即超过三分之一
1881 年南海县蚕茧歉收,手工缫丝者聚众闹事。地方官扣上“有伤风化”“易致失业”等罪名,勒令关闭。陈启源将厂迁址澳门,改名“复和隆”,继续营业
1883年陈启源父子发明一种既可足踏又可机动的小型缫丝机,解决手工缫丝者生计
1887年清廷承认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仍准照旧开设”

A.属于官僚资本性质B.属于官商合办性质
C.受制于时代环境D.开启中国近代化
2 . 下图是拍摄于1915年的茂新面粉厂外景,其前身是无锡保兴面粉厂,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该厂由荣氏兄弟在民族工业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时期创办
B.此时受欧战影响面粉工业蓬勃发展,产品大量出口
C.全面抗战爆发后,受战火波及曾经一度被毁
D.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没收改造成国营企业
2022-03-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
1866年方举赞(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产生有一定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特征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4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020-06-01更新 | 510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时期,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约20万元。这一时期是
A.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B.1895—1913年
C.1912—1919年
D.1937—1949年
6 . 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年代工业部门投资中心
19世纪40-60年代船舶修造业广州、香港、上海
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
19世纪80-90年代中期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

A.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
B.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C.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7 .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期,最大的新式工业是________,第二大工业是________
2016-12-11更新 | 9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材料反映了
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
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9 . 阅读表格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
年份英国日本德国俄国
工厂数资本工厂数资本工厂数资本工厂数资本
1895-1901141573211404337452469
1902-1907172056720112444244841716
1908-191361339128149464185982463
总数37496814926330127681176648

上述数据反映了
A.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
B.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
C.英日同盟的积极作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
10 . 史书记载: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C.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