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清末,一来华外国商人感叹中国手工棉织业时说到“人民职业之卑贱,穷苦劳工之过多以及生活竞争之激烈,迫使家庭经济之各方面趋于发达…虽外国赖有机器之利益,亦莫能与之抗衡。”材料认为近代中国手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优势B.独具民族特色,有竞争优势
C.外国经济的冲击未影响到农村D.人力成本低廉,生存压力大
2 .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3-06-10更新 | 7457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统一后工业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存在的弱点。
2023-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66年,广东商人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7年1月到9月,发昌机器厂刊登推销小火轮兼及自产的车床等机器的广告,时间长达7个半月,刊登的广告数目达84次。这表明(     
A.求富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D.广告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史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外媒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登上了五千年历史中从未达到过的幸福与稳定巅峰。

近40年间,中国成功转型为一个经济强国,开始塑造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太空和航空……正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创新的企业,这在4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3-02-15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回答
(1)材料一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10-3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90年,马建忠在《富民说》中指出:“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出口货多,则已散之财可复聚:进口货少,则未散之财不复散。其或散而未易聚也,莫若采取矿山自有之财。”材料反映了(     
A.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B.外国资本输入不断加剧
C.发展民族实业的主张D.求富以自强政策的改变
8 . 有学者指出,由于地租、高利贷、商业资本的剥削是封建地主阶级货币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土地、典当、银号商铺等仍是地主、官僚和商人等财富所有者的主要投资对象,在他们有稳妥的或更好的投资场所时,就不肯轻易向新式工矿企业投资。这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传统生产关系未遭破坏B.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低
C.近代化的内生动力不足D.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小
9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12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10 . 1882年,永昌机器厂在上海成立,该厂仿造意大利式的缫丝车及丝厂用的小马力蒸汽机,产品畅销于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最高年产量近千台。材料可用来说明(     
A.近代企业以机器制造等重工业为主B.近代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C.近代民族工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D.近代民族纺织工业有一定发展
2022-08-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