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史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外媒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落后的国家用了一代人的时间登上了五千年历史中从未达到过的幸福与稳定巅峰。

近40年间,中国成功转型为一个经济强国,开始塑造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太空和航空……正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创新的企业,这在4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 .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入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①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钤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②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票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以福州和厦门为个案》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材料二、三;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特点的原因。
信息解读
材料一: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①说明销往海外市场。
材料二:农产品加工工厂的出现。②说明原料基地的建立。
材料三: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的成立。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的兴起。
历史结论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9-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 .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
11872~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工厂数(家)职工数(万)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
(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合计
山东1218159362.47743792
江苏1491139128814.26782588
安徽3863862.4681622
湖北175155323.6793414
云南932
贵州17170.0606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

解放牌汽车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乾盛世”以来,汉口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商业繁荣。据清代学者记述,当时汉口主要商品有食盐、粮食等日用商品,铜、铁等矿产品,煤、炭等燃料,还有金银珠宝等类,有具体名称者达230多种。“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查该镇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粮食、食盐等的大额贸易是汉口进一步鼎盛的重要因素。湖北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湖广热,天天下足”的谚语,所产之米粮下销江南、闽广各省,都要通过汉口转运。淮盐由仪征进入长江运至汉口,再由汉口分运湖北、湖南各地,每年大致在3亿斤左右,而回空盐船又载各色货物下行,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转运贸易体系,使汉口成为内陆特大型的市镇。

——摘编自郑少斌《武汉港口志》等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督鄂,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一跃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1889年前,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到1905年已突破3500万两;间接贸易1880年为4220万,而1904年已突破1亿两大关。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的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同时,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张之洞倡办实业,创办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 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张之洞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兴办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还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式教育令国人瞩目。                                                

——摘编自陈锋《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汉口商品经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口早期现代化的体现,并谈谈汉口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