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据1931年至1933年的调查,全国民族工业机制面粉工厂年销量约8000万包,其中上海一地约3500万包,本地直接消费约350万至400万包,出口国外6万至100余万包,余均转口销往国内各地大城市。这折射出
A.民族面粉业获得了长足发展B.中国区域经济具有不平衡性
C.面粉出口呈现严重困难局面D.抗日救亡运动影响面粉市场
2022-03-25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钱庄大量使用外国银行资本做生意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据1884年《申报》记载,天津的中国钱业公会有时不顾汇丰银行的牌价,以较低的利息吸引汇丰的顾客,使汇丰的放款业务受到不小的损失。据此可知,当时
A.资本输出已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外国银行尚未完全垄断中国金融市场
C.中国的钱庄完全依附于外国资本运营
D.西方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在华推行受阻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渐(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材料二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1)材料一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近代我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当时我国商品“行销于欧美两洲”的兴盛局面不会持久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并说明开放有何积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了自强,对西方技术开始系统引进,随后,采矿、冶金、交通、纺织、通讯等方面的企业陆续开办。1863年,容闳赴美采购机器,所购百余种机器成为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雇洋匠制造舰船,又用这些工作母机生产出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源回国,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台湾基隆煤矿,1876年由官府正式办矿,用机器开采并聘请英国矿师翟萨指导勘探;1882年,英国商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随后,上海租界工商局以6.61万两白银买进了新申电气公司的全套设备,兴建了裴伦路发电厂;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青岛四方车辆厂由德国人创办于1900年,是与胶济铁路同步建造的一个工厂,是青岛市历史最悠久的工厂,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里,工厂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以及货车的修理和组装。

——据姜探寰、韩学勤:《中、日、俄近代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等

1950年至1959年间,中国合计进口415项成套设备,其中304项来自苏联,另外108项来自东欧国家。在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的协定中就明确规定,对于由苏联援建的企业,苏联供应的设备约为各技术设计中所规定的设备之价值的50%到70%,其余的设备则由中国工业自己制造,到1957年机械设备的自给率已达到60%以上。作为苏联援建项目之一的北京电子管厂在即将投产时,由于苏联不能如约供货和西方对重要物资的封锁甚至面临着因缺乏核心原材料(镍材)而根本不能开工的困境,以镀镍铁等材料进行替代的“国产化”办法确保了电子管厂的如期投产。

——据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技术引进的方式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20世纪50年代技术引进的特征并加以评价。
2021-05-02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结合所学,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
1865年李鸿章(洋务派官僚)江南制造局
1866年方举赞(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

A.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产生有一定影响B.西方工业化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C.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特征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2021·全国·一模
6 . 表1为洋务运动时期两批留学幼童籍贯分布表。
表1
广东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第一批2530011
第四批1981200

表格反映出
A.经济发展影响地区开放度B.留学幼童仅限于沿海地区
C.传统观念阻碍了文化交流D.人数减少源于保守派阻挠
2021-04-20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7 . 对于小农生产的封闭性与封建政权对商品市场的压制,包买商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产品生产与市场贸易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有他们的身影,进入清后期乃至民国初包买商又成功蜕变为民族资本家。关于包买商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B.有效化解了抑商政策的压制
C.中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D.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
2020-07-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冲刺考(二)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020-07-08更新 | 11078次组卷 | 108卷引用:2020年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9 .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comprador),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据统计,1862—1873年买办为上海6家航运公司提供了30%的资金,1863-1886年为开采煤矿提供了62.79%的资金,1890-1910年为中国27家大棉纺厂提供了23.23%的资金。这说明
A.买办资本与官僚资本紧密结合B.部分买办资本转化为民族资本
C.民族资本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D.近代民族经济具有半殖民地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

——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

——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