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6 道试题
1 . 如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日本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 .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的渗透和冲击,打开了中国工业品的市场,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分解,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清政府官办和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近代企业相继诞生。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当时中国基本上不具备产生近代民族工业的条件
C.贸易发展为民族工业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西方文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生产方式的转变
3 . 民营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下列近代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创办于江苏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   ②继昌隆缫丝厂   ③大生纱厂   ④保兴面粉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3-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
A.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D.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
2022-03-06更新 | 148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测试(5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钱庄大量使用外国银行资本做生意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据1884年《申报》记载,天津的中国钱业公会有时不顾汇丰银行的牌价,以较低的利息吸引汇丰的顾客,使汇丰的放款业务受到不小的损失。据此可知,当时
A.资本输出已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外国银行尚未完全垄断中国金融市场
C.中国的钱庄完全依附于外国资本运营
D.西方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在华推行受阻
6 . “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前提”在中国是指
A.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D.近代工业的起步
2021-09-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起到了“分洋利”的作用
2021-09-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有向下沉沦的一面,这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但又有上升的一面,这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研究》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着中国上升的一面?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021-08-28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专题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9 . 下表为1880—1894年商办企业创办情况统计简表(部分)。据此不能得出,这批商办企业
行业种类办厂数量(家)企业平均资本企业分布地区
船舶和机器修造16625上海12家,广东2家,津、汉各1家
缫丝9738392上海8家,广东88家,烟台1家
棉纺织224000上海2家
火柴1137345上海1家,广东3家,其余分散各地
面粉3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家
印刷812500上海6家,广东、杭州各1家

A.创办得益于奖励实业政策B.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C.规模遥遥领先的是纺织业D.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0 .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这种变化反映了
A.江浙已取代广东的经济地位B.江浙的人才优势远超广东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D.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