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显露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等轻工业发展尤其突出。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六千两百多万,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125%。1914年到1920年,中国资本的纱厂数量由35家增至63家,面粉厂增加了84家,面粉的出口由7万担增至396万担,由入超转为出超。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黔、贵、皖等地,或两三家。

——摘编自孙长斌《一战时期中国经济变化与民主革命新因素的成长》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十分注重技术改造,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需要他的祖国,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他埋头苦干,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改编自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023-12-2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3-06-10更新 | 7456次组卷 | 38卷引用: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之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随堂练习A卷
3 . 1873年,英国领事麦华陀以建筑“一条寻常马路”为名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吴淞间地皮的要求,并将英商怡和洋行依托“吴淞道路公司”的名义购入的修建铁路所需器材称为“供车路之用”的铁器等件。这一现象可以解释(     
A.列强侵略的两面性B.外商企业的虚伪性C.清朝政府的腐朽性D.通商口岸的独立性
4 . 在中西砥砺的初始阶段,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这一状况
A.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B.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C.催生了民族工业的产生D.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大生纱厂连年盈利后,便走上大规模、跨行业的扩张之路。但该厂无论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还是在强化内部积累方面,皆缺乏应有的力度,最终因信用风险凸显而被银行团接管。这说明近代民族企业(       
A.生存环境恶劣B.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C.忽视企业信用D.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2·江西·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工业工人地域集中情况统计(1894年)

地域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比/%
上海36 22047.75-46.40
汉口12 850-1335016.94-17.10
广州10 30013.58-13.20
天津3 080-41804.06-5.35
福州及其附近2 970-3 2403.92-4.15
九江1 0001.32-1.28
南京700-10000.92-1.28
汕头0090.79-0.77
厦门5000.66-0.64
其他7 630-7 67010.06-9.83
共计75 850-78 060100.00

注:此表仅包括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

——摘编自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近代经济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50年代,正值清朝后期,鸦片战争起,太平天国、捻军遍及全国。话说两个20岁左右的年轻书生,本是湖北武昌人士,祖业颇丰,但由于太平天国与清军在这里征战不休,家产遭到很大损失,便准备携带剩余家资离开。

兄长:“我们不如北上,天子脚下,总要安稳些,可以一心一意做学问!”

弟弟:“我们不如沿江而下,去上海闯荡,也许可以发更大的财!”

续写下列小故事:做哥哥的可能做出学问;做弟弟的可能发了大财。


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对兄弟二人的经历做出合理的推理,到他们80岁时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轨迹?(至少写出一个小故事。)
8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
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2022-02-28更新 | 5054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世纪50年代,中国已出现股票交易活动。1862年《上海新报》就登载了出售股票的广告。至19世纪60—70年代,华商附股洋行、外资轮船公司的现象已相当普遍,许多洋商的股票供不应求,市价不断升高。这些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不断瓦解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经济成分日益丰富D.洋务运动成就斐然
2022-01-02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清朝统治集团一部分当权人物和某些开明的士大夫开展的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为目的,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国家学习。这场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以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期。洋务运动虽然成效有限,客观上助成了一些新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产生。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整理

材料二   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思想文化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19世纪70—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洋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新因素及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