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域分布统计,其中居前7位的城市分布状况。根据你的判断,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地域(代号)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的%
36,22047.75-46.40
12,850-13,35016.94-17.10
10,30013.58-13.20
3,080-4,1804.06-5.35
2,970-3,2403.92-4.15
1,0001.32-1.28
700-1,0000.92-1.28
其他8730-877010.72-10.47
A.上海、汉口、广州B.南京、福州、苏州
C.香港、厦门、重庆D.北京、天津、宁波
2022-06-01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高频考点25两次鸦片战争-【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2 . 如表为1920年中国工业状况统计表。由表可知,中国近代工业
业别厂数(家)资本(千元)工人数(人)
纺织工业47582750358110
食品工业2806324643150
印刷文具业511082111825
机械五金工业2523888525720
冶炼工业12321508990
化学工业3834755861955
公用事业2438537715190
军械工业2312800028500

①发展非常迅速       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③受社会性质影响   ④侧重民生和追求利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1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33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生活-【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二辑)(全国通用)
3 . 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2022-03-29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
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2022-02-28更新 | 5057次组卷 | 26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十年来,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经过几代学者努力,中国的近代工业研究领域取得富有意义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研究视角多样化,如《从市场角度看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的外来压力》《银行资本与中国近代工业化》《西部工商业和城市困顿探析》《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工业特征的理解。

——摘编自玉俊龙《试论中国近代工业的畸形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工业,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特征的书,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2-25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6 . 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后,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设备,丝精美光洁,远销欧美,却一度遭到政府的勒停。直到1887年,清政府承认陈启源的缫丝“属兴利之一端”,因而解禁。据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深受社会的影响
B.民族资产阶级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C.清政府决定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已经抢占了国际市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2021-01-09更新 | 3564次组卷 | 28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019-06-08更新 | 8992次组卷 | 92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019-01-30更新 | 1951次组卷 | 45卷引用: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