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表述错误的是
A.外商企业的刺激
B.洋务运动的诱导
C.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D.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2018-06-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四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归纳材料二中黄宗羲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018-01-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2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五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陆续兴起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推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   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下列三幅图代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集上海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图一是1863年上海洪盛碾米厂、图二是1866年江南制造总局、图三是1864年的英商上海总会)。


图一

图二

图三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
(2)简要分析图一、图三企业形成的各自背景,并评价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018-03-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题
7 . 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
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
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2017-12-05更新 | 86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南昌二中、临川一中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摘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从利娅·格林菲尔德对民族主义兴起之感情动力的论断来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已经略具刍形,呼之欲出。
—— 摘编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联系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史实,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齁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2016-11-18更新 | 5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鼻句(wo hou)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4)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
2016-11-18更新 | 7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一下学期第四次五校联考历史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